此舉令中國旅遊業界大感不解,因義大利才剛開放ADS旅遊團簽卻不聲不響就暫停,以致目前所有關於義大利的出團只好全部收掉並受理退團。

他需要在第一輪贏得國會多數,然後在第二輪時向選民表明:「票投給我,否則我們將有個分裂政府」。(中央社)土耳其總統及國會大選進入倒數,總統候選人之一殷斯11日宣布退選。

Sonos 诉 Google 侵权案获阶段胜利,后者或面临进口禁令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土耳其將於5月14日舉行總統及國會大選,18至25歲的選民約占選民總數的12%,調查顯示其中只有18%打算投票支持執政黨正義發展黨。雖然殷斯及歐根都走「第三勢力」路線,並以激昂的選舉語言盼搶下灘頭堡,但總統大選仍是在野共和人民黨(CHP)黨魁基里達歐魯及艾爾多安的攻防主戰場。對希望在移民和庫德議題上採取更強硬政策的選民而言,具民族主義傾向的好黨(Iyi Party)加入在野陣營仍不夠令人滿意。基里達歐魯的確有樂觀的理由。以HDP為首的「勞工與自由聯盟」最近宣布支持基里達歐魯,這恐怕像把雙面刃,畢竟庫德工人黨(PKK)自1984年以來發動的叛亂行動,已導致成千上萬人喪命。

殷斯支持率約2%,他退選將有助另一候選人基里達歐魯擊敗拚競選連任的總統艾爾多安。土耳其總統大選倒數2天,候選人民調2%宣布退選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國土黨土耳其總統候選人殷斯(Muharrem Ince)宣布退選。霍爾姆斯又說,美軍在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Pinatubo Volcano)爆發後撤離基地,30年後「重返」菲律賓,使得美軍開始接近南海「灰色地帶」的衝突區域,增強美軍支持馬尼拉以及該地區潛在的其他軍事伙伴的能力,「特別是越南」。

!function(s,e,n,c,r){if(r=s._ns_bbcws=s._ns_bbcws||r,s[r]||(s[r+_d]=s[r+_d]||[],s[r]=function(){s[r+_d].push(arguments)},s[r].sources=[]),c&&s[r].sources.indexOf(c)。長尾賢解釋,台灣軍方在東部的彈藥和其他軍武的部署非常短缺,「如果解放軍能在台灣太平洋一側長期部署兵力下來,那麼台灣民眾將失去防衛信心。譬如,美國的海軍陸戰隊正在部署能夠沿島鏈移動的沿海軍團,而這些部隊配備了傳感器和反艦防空武器:「你可以說自衛隊是站崗的哨兵,而美國海軍陸戰隊是機動部隊,可以在人民解放軍試圖突圍時支撐沿線的薄弱環節。Photo Credit: Reuterss / BBC News 4月10日,中國媒體播報「山東號」航母在台灣附近巡邏的畫面。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台後持續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以「結盟」各國為其外交主戰略。若戰爭爆發,可與台灣的雄風飛彈封鎖巴士海峽阻絕解放軍進入台灣東岸。

Sonos 诉 Google 侵权案获阶段胜利,后者或面临进口禁令

蘇紫雲告訴記者說,說到底「第一島鏈議題,核心是中共由陸權走向海權,其實是威權與民主兩種體制之競爭」。北京也有操控台灣輿論的可能性,譬如操縱台灣對於解放軍部署在一側的恐懼,中國就可以和平吞併台灣。許多分析因此認為,這些都能證實美國正在串連第一島鏈各國。而對中國來說,解放軍如何突破第一島鏈的封鎖,在區域間與美國抗衡是現在軍事部署的重要核心。

但是,當下中國的軍事力量早不可同日而語, 美國能否連結盟友,借此遏阻解放軍往印太區域的移動? 霍爾姆斯認為,太平洋上各大島嶼連結的島鏈,提供了美國及盟友絕佳的戰略地理空間以抵禦中國解放軍往太平洋移動。今年4月,馬尼拉同意開放四個新據點給美軍使用,引發國際關注及北京強烈抗議。其中,在西太平洋的「第一島鏈」與菲律賓、日本、韓國及台灣等盟友的軍事合作,近日持續受到全球關注。此外,日本92%及韓國65%能源需經過台海與南海:「因此,菲律賓與美國的合作補上了第一島鏈的完整防線,成為新月形的圍堵網。

「第一島鏈」戰略 所謂「第一島鏈」 (The First Island Chain)即從北太平洋千島群島開始,向南經日本,台灣,菲律賓到加里曼丹島等在西太平洋的島嶼。台灣海軍新江艦前艦長呂禮詩告訴記者,當務之急是美、日、台、菲間如何透過「共通作業能力」(interoperability),建立「共同作戰圖像」(Common Operational Picture, COP)或「共同戰術圖像」(Common Tactical Picture, CTP),這是阻抗解放軍海空戰力向第二島鏈投射的重中之重。

Sonos 诉 Google 侵权案获阶段胜利,后者或面临进口禁令

輿論關心的是,拜登能否成功串連第一島鏈,嚇阻北京在台海發動戰爭。加以日韓領袖正在首爾碰面,雙方會前表示,盼望兩國過去不夠好的外交關係能夠「破冰」,加深在印太區域的軍事外交合作等。

哈德森智庫(Hudson Institute)非常駐資深研究員長尾賢(Satoro Nagao)告訴BBC,美國最近在島鏈的種種部署及串連,重點其實都是在遏止解放軍在台灣東部,亦即西太平洋一帶部署軍隊。」 美國軍方人士對於通過強化第一島鏈抵禦中國的信心,是以拜登在重新連結戰略伙伴的工作為背景。因此,美國如何能夠串連相關盟友,牽制解放軍在太平洋上的軍事擴張成為主要問題。台灣的角色 處在島鏈中心點的台灣,當年冷戰期間麥克阿瑟當年稱為島鏈上「不沉的航空母艦」。1950年代北韓戰爭爆發,後來擔任美國國務卿的杜勒斯在1951年提出在海上遏制共產主義蘇聯和中國的島鏈,被視為這一戰略的開端」指出光電可能會造成大樓管理困擾、剝奪居民在頂樓的活動、北部日照少不該強制等等問題。

Q1:「蛤?屋頂蓋光電,有必要嗎?」 建築碳排佔4成,淨零轉型刻不容緩 全球碳排放量約40%來自建築部門,為了達到2050年的淨零目標,我國國發會去年(2022年)發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依循國際能源總署(IEA)建議,規劃2050年我國100%新建建物、85%既有建物應達到近零碳建築的目標。Photo Credit: Eric (CC BY-NC-ND 2.0) 住宅結合屋頂光電,在德國隨處可見 Q2:「屋頂蓋光電,對我有什麼好處嗎?」 維護光電比電梯容易,遮陽防漏每月有被動收入 探過去民眾違建的緣由,有一部分正是出於防水、隔熱的需求,才不得已於屋頂增建鐵皮頂棚。

而鄰國日本的東京,也在去年(2022)立法,將於2025年4月起強制新屋安裝太陽能板,讓東京在2030年前達到排碳量減半的目標。另方面,都市作為吃電大戶,六都用電量約7成,應盡可能佈建屋頂光電,擔負主要發電責任,避免光電發展過度集中於農村地區。

過去長期以來,為了滿足全台電力需求,從傳統的燃煤電廠、核能電廠,到大型地面光電廠,多由中南部承受能源供應的環境成本,造成南北及城鄉用電責任的失衡。至於光電設備的日常維運,主要是清水沖洗及機電檢修。

如果現在沒有規定高樓層新建物設光電,未來需要出動吊車,才能把光電板吊上已完工的20、30樓層高的建物,不僅難以執行,還會引發更大的民怨,裝置成本更從原本的5萬提高到8萬/KW。Q4:「屋頂蓋太陽能板很好,但應鼓勵先於強制」 國內外入法並非新聞,只靠獎勵效果有限 新建物裝設太陽光電,在國際社會上並非新聞。推動迄今十年有餘,綠建築強制裝置屋頂光電達2137棟、477.6MW,兼採輔導及鼓勵措施,鮮少遭遇民間社會反彈。因此,若強制新建物設置光電,建築師不僅可同時進行防漏水的設計與工程,避免未來建物漏水必須二次施工,亦可幫助頂樓降溫,節省建物能源消耗,又能供應公設用電,將多餘電力躉售給台電或其他用戶,為住戶或社區增加穩定的財源收入,用於整修外牆、改善公共設施,減少管委會與住戶的財務及管理負擔。

因此,地球公民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公民團體,在訪談眾多專業者與第一線使用者後,彙整出常見的疑問,並逐一檢視回應,盼有助於各界探討,如何讓光電成為未來建築物的「標配」,讓都市的電都市發,減少南電北送的不公平,邁向建築與綠能共好的淨零建築轉型。後者(機電檢修)並不複雜,國內光電系統商都可處理,未來也可結合能源服務管理業進行。

管委會都能管理複雜的電梯設備,光電板的維運管理更不是問題。2009年加拿大多倫多成為全球首個訂立綠建築與光電併行的法案,要求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尺新建建物、新開發區及住宅計畫,均需利用屋頂空間進行植被綠化、裝設太陽光電等。

Q3:「北部日照太少,南部強制就好了」 東京柏林都能裝光電,都市的電應該讓都市發 比台灣更高緯度的國家,如日本東京、德國柏林、加拿大多倫多等,皆已立法強制新、增建物裝設光電(詳下節),台灣北部日照時數並不亞於上述國家,不論是站在發電收益或是用電責任上,幾乎都沒有理由拒絕屋頂光電。前者(清水沖洗)清洗頻率不高,所需的水路與清潔通道,若於建築設計時,同步規劃光電板的雨水收集管道,將可確保清潔工作順暢無虞,還可幫助社區節省水資源與水費支出。

在近年能源轉型日益主流的趨勢下,不妨將屋頂太陽光電想像成遮陽/遮雨棚,其實是一種有效提升居住品質的「基礎設施」。文:鄭泰鈞(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專員) 為了因應日益迫切的再生能源需求,去(2022)年12月政府端出了《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修正草案,其中第十二條之一參考自德國柏林市議會制定的太陽能法,要求新建、增建及改建的建築物屋頂,只要符合一定面積,就必須裝設一定規模的太陽能光電板。在本次修法過程中,社會上的確有部分質疑聲浪:「屋頂強制裝光電?以後頂樓還能曬衣服嗎?」、「進步很好,但應該以鼓勵代替強制,才不會帶給民眾困擾。屋頂光電是北部/都市可以做到、對環境影響最小、輸送電減損最少,且最能助益社區大樓的電力來源,北部應該比中南部,而都市應該比農村地區,負起更多屋頂發電的責任。

經查,北部用電量約佔全台40%,卻僅約供應24%的電力,更應負擔合理的發電責任。六都及屏東縣皆已推出縣市層級的綠建築或淨零自治條例,其中,高雄市2012年公告《綠建築自治條例》,強制公有建物、16層樓以上建物/都市更新/容積移轉等案件、工業廠房及供公眾使用建物,於新增建時需裝置一定比例的屋頂光電。

法國亦自2023年起,所有工/商業的新建建築、超過500平方公尺的倉庫和機房、1000平方公尺以上的辦公大樓,甚至2024年起500平方公尺以上的新建停車場也必須安裝一定比例的太陽能設備。臺灣未來建物屋頂裝設太陽能設施的修法進度,不應落後國際

過去長期以來,為了滿足全台電力需求,從傳統的燃煤電廠、核能電廠,到大型地面光電廠,多由中南部承受能源供應的環境成本,造成南北及城鄉用電責任的失衡。至於光電設備的日常維運,主要是清水沖洗及機電檢修。